建筑碳排放监测管理系统平台
“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重大战略,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示要“实施过程建设全过程绿色建造”、“加快推进超低能耗、近零能耗、低碳建筑规模化发展”。今年4月1日起,国家标准《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GB 55015-2021正式生效,明确要求“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建设方案和初步设计文件应包含建筑碳排放分析报告”。7月24日,住建部在官网发布了国家标准《零碳建筑技术标准(征求意见稿)》,自2021年4月9日,《零碳建筑技术标准》正式启动以来,历经两年终于推出了征求意见稿。
现阶段我国企业普遍存在行业对标管理不足,碳排放数据不明,碳排数据时效性不足、管理缺失被动应对碳排放考核,缺乏节能减排技术、信息、政策的有效获取渠道等痛点和难点,急需规划建设面向企业的碳排放管理系统支撑解决上述问题。
建筑碳排放监测管理系统平台介绍
碳循科技以能源数据为基础,构建能源和碳排放量实时监测、管理、分析、预警、智能化能源管理以及运维控制等功能为一体的建筑碳排放监测管理系统。助力企业全面掌控、管理温室气体排放,实现碳资产增值。
系统主要功能包括:管理大屏、建筑能耗监测预警,碳排放管理分析、环境监测、视频监控、BIPV能源管理、自动化灌溉系统以及设备管理组成。
(1)监测管理大屏:低碳建筑内外的能源监测、碳排放分析、环境传感采集、视频监控、设备告警/排除、设备运行状况等,实现低碳建筑内外运行整体可视化,辅助决策者掌握实时准确的站点信息。
(2)能源监测预警:实时监测建筑消耗的冷热量、电量、气量和其他能源消耗量,以及建筑可再生能源发电量、BIPV光伏系统发电、蓄能系统蓄放的能量等,实时绘制当日以及不同时间段,不同区域的能耗曲线图,并针对高能耗设备或者区域实时预警调节。
(3)碳排放管理:低碳建筑在建设、运行阶段的碳排放量,可再生能源降碳量和建筑碳抵消量的分类分项动态统计、计算、分析和展示;碳排放数据的查询、预警、记录和下载,以及建筑碳排放报表的生成。根据实时环境气候数据、企业能耗数据等外在环境数据,结合碳排放因子,智能分析企业碳排波动异常情况,实现系统碳排放指标超标预警。
(4)环境监测:通过无线传感器实时采集建筑内外的温度、湿度、室内环境噪声、二氧化碳、太阳总辐射、光照度,建筑表面温度,土壤温湿度用于数据分析,并对现场设备和核心环境区域进行高清视频监控,可视化展示各区域状况。
(5)数据采集控制终端:云链盒子采用高性能的华为海思新一代物联网ISP处理器,支持精准北斗和GPRS地理定位、海拨高度、低功耗4G无线通讯、接入主流逆变器以及近四十种传感器数据的实时处理能力。设备内嵌物联网操作系统,内置自主研发的云组态API接入协议,支持自定义参数设置和远程系统升级,支持设备电量、网络信号强度等运行状态 API 接口调用。
(6)BIPV能源管理:BIPV建筑光伏发电的重点设备如汇流箱、逆变器、电表实时监测,光伏发电材料以及所处的环境状态、设备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并有效地统计运行数据,通过发电量辐射量柱状图实现损耗分析、系统效率分析,智能辅助生产运行。
(7)自动化灌溉系统:传感器实时采集的土壤墒情数据,对建筑内外的绿化植实现自动化灌溉,能过远程控制手动、定时或者自动决策机制控制电磁阀工作,最大限度实现节水灌溉、精确灌溉和精确管控、低碳养护。
(8)故障告警/排除:平台在线智能建筑内外区域所有设备,实时定位并准确判断故障告警,通过规则引擎模块,实现设备告警类型、告警模式、告警级别、触发方式以及故障判断的全方位展示,避免“无目的例行巡查”,指导并开展人工现场检测、核验、并消除故障,提升系统运维效率,降低人工运维成本。
(9)设备管理:碳循科技物联网采集控制系统通过定义设备模型和数据模型,快速实现光伏基础设备和物联网设备快速接入,实现集中管理、状态远程监测及智能控制。